國新辦就“中歐班列服務‘一帶一路’建設”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OSDER奧斯德零件報價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b331acc8a384.47272267.

.

襲艷春: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中外記者見面會。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5位中歐班列的職工和大家見面,和大家聊一聊他們的故事。我先介保時捷零件紹一下他們,他們是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師張偉先生、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檢車員李超杰先生、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貨運車間副主任郭三先生、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調車長胡俊先生、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貨運列車司機江彤先生。

大家可以看到他們來自我們祖國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故事,先請他們每人和大家說兩句,然后我們再進行互動交流。先請張偉先生。

2018-07-09 10:00:39

張偉:

很榮幸今天能參加國新辦記者見面會,很榮幸能第一個自我介紹,我叫張偉,是中鐵集裝箱公司成都分公司的一名工程師,我1991年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鐵道運輸專業,一直從事鐵路運輸工作。2004年中鐵集裝箱公司成立Audi零件,我調任成都分公司重慶營運部工作至今。從2011年重慶地區開行首列中歐試驗班列到目前覆蓋俄羅斯、波蘭、德國的常態化開行,我有幸參與并見證了重慶地區中歐班列開行和發展全過程。作為一名長期從事鐵路集裝箱運輸工作和相關物流服務工作的一線工作人員,我深深感受到中歐班列的開行對我們企業貨主帶來的便利和業務的增長,同時也感受到通過中歐班列運回的豐富貨品給我們老百姓帶來了更多實惠、更多選擇。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經過大家共同努力我們重慶營運部先后多次獲得總公司各種先進稱號,2017年我們還榮獲了鐵路總公司的“火車頭獎杯”的榮譽表彰。

謝謝大家。

2018-07-09 10:05:40

襲艷春:

請李超杰先生說兩句。

2018-07-09 10:06:13

李超杰:

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好,我叫李超杰,今年26歲,2014年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現在是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公司江岸車輛段的一名檢車員。說到鐵路工種,大家可能對乘務員、售票員或者車長相對熟悉一些,對于我們檢車員可能比較陌生,因為平時接觸不多。但是如果說大家坐過普客列車,到站之后大家可能看到這么幾個人,首先他們有一個對講機,有一個小手電,再有一個小錘子,總會看到有這么幾個人。他們就圍著這輛車東瞧瞧、西看看,其實這就是我們檢車員,不過大家看到的是客車檢車員,我是一名貨車檢車員。我們檢車員的職責主要是針對鐵路車輛的技術狀態進行技術檢查,我們奧迪零件每天幾乎彎腰5000多次,鉆進鉆出,對這個車輛的各個部件進行仔細的檢查。中歐班列開行以后,我們又成為了中歐班列車輛專業的體檢醫生,承擔起中歐班列車輛的技檢和維修工作。我上班四年以來,共技檢鐵路貨車2萬6000余輛,發現了80多件車輛較大故障,而且保證了技檢車輛運行過程中沒有出現任何毛病。我先后獲得全路技術能手、全路青年崗位能手油氣分離器改良版和火車頭獎章。通過今天的交流,希望更多人對檢車員崗位有更多了解。謝謝大家。

2018-07-09 10:10:47

襲艷春:

剛才在休息室聊天的時候關于要不要把錘子帶到臺上大家還討論了一番,因為超杰反復強調,我們現在雖然也用錘子,但是更重要的是用非常先進的設備進行列車的檢測。

2018-07-09 10:11:10

李超杰:

現在技檢作業主要以科技設備為主,剛才我展示的錘子是作為輔助性工具在用。

2018-07-09 10:12:40

襲艷春:

下面有請郭三先生作介紹。

2018-07-09 10:13:00

郭三:

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好!我叫郭三,來自烏魯木齊局集團公司阿拉山口火車站。我的工作主要是負責中歐班列在口岸的運輸和換裝工作。從2011年中歐班列開行以來,班列開行數量和范圍不斷地擴大,現在已經成為沿線各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提升經貿合作水平的一個重要載體。在阿拉山口,中歐班列在通過中哈之間都要進行換裝作業,這是中歐班列跨國之旅的關鍵。為什么要進行換裝作業,今天給大家簡單普及一下。我國使用的是國際標準軌距,兩條軌道的距離是1435毫米,而哈薩克斯坦以及歐洲一些國家使用的是國際寬軌標準,兩條軌道距離1520毫米,相差85毫米,所以進出中哈之間的中歐班列都要進行集裝箱換裝作業,保證中歐班列運輸的高效和暢通。希望通過今天和大家的溝通交流,能讓大家更多地了解中歐班列在口岸的換裝工作。謝謝。

2018-07-09 10:15:22

襲艷春:

下面有請胡俊先生。

2018-07-09 10:16:48

胡俊:

各位記者朋友,主持人,大家好。我叫胡俊,我是一名來自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金華車務段義烏西站的一名調車長,可能大家對調車行業比較陌生,調車就是將一列不同去向的車列進行分解,然后根據相同的目的地進行重組,再組成一列新車列。我們調車作業是義烏中歐班列的頭道工序。所以我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確保中歐班列在解體、編組后,按規定時間安全送到指定位置,從而為中歐班列安全、正點到達目的地開好頭、起好步。我是土生土長的義烏人,在參與中歐班列的調車過程中,我親眼見證了義烏當地經濟的發展,目睹了義烏小商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讓全世界人民更了解中國義烏,為此我感到非常的自豪和驕傲。希望這次通過和大家共同交流,大家多了解我們調車員這一職業。謝謝大家。

2018-07-09 10:20:12

襲艷春:

最后有請江彤先生作介紹。

2018-07-09 10:21:43

江彤: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我叫江彤,是中國鐵路局成都集團有限公司重慶機務段的一名火車司機,我很榮幸的擔任了中歐班列的首發任務,中歐班列牽引運輸要靠沿線各個鐵路部門通力協作。我的任務就是將中歐班列平穩、正點、安全地從重慶牽引至達州,中歐班列開行以來,我安全值乘中歐班列300多趟。作為中歐班列的首發司機我感到榮幸和自豪,又感到責任重大。我把自己當成中歐班列的一顆螺絲釘,雖然小但很重要。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鐵路機型不斷升級換代,但我們確保安全的初心始終沒有改變,謝謝大家。

2018-07-09 10:25:02

襲艷春:

我剛才在休息室里請教我們5位先生,各自的職業彼此到底是什么關系?我談談我的理解,你們來糾正我。貨物集結了之后由張偉先生和客戶對接,然后和鐵路方面對接。

2018-07-09 10:26:32

張偉:

我們是起到這樣的作用。一個中歐班列能夠開出去臺北汽車材料必須要經過貨物的集結,然后貨物由鐵路場外進入到鐵Benz零件路管轄區域內,這中間所有程序手續都由我們完成。

2018-07-09 10:27:56

襲艷春:

哪些企業想把貨物通過中歐班列運出去,和鐵路部門怎么溝通,怎么把貨物交給鐵路部門是通過張偉先生實現。貨物交到鐵路部門之后,由超杰先把車輛準備好,檢修好,確保車輛沒有問題,但這些車輛可能分配在不同的鐵軌上,需要胡俊車長負責把不同鐵軌上的車廂調在一起。

2018-07-09 10:28:17

胡俊:

我們通過張偉先生他們貨源的組織以后,和我們班組同志進行車輛的檢查,然后我們再將車列進行重新的分解編組,送到指定位置,從而為中歐班列安全、正點到達目的地要開好頭、起好步。

2018-07-09 10:29:35

襲艷春:

車輛集結好之后由司機江彤先生開走了。

2018-07-09 10:30:55

江彤:

我負責平穩、正點、安全把中歐班列從重慶牽引到達州。

2018-07-09 10:31:12

襲艷春:

然后車運行到阿拉山口,由郭三來送出國門。

2018-07-09 10:32:31

郭三:

對,我個人介紹也說到了,中歐班列到達阿拉山口后,我負責中歐班列換裝和運輸組織工作,保證中歐班列按時、正點運往國外。

2018-07-09 10:33:50

襲艷春:

剛才我們開玩笑說,雖然大家來自祖國不同的地方,之前也互不相識,但是我們臺上坐的就是中歐班列的縮影,中歐班列上各個最重要的環節的鐵路職工代表,應該說他們還是對我們整個中歐班列的開行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下面請他們和大家交流交流,看看大家有沒有關心的問題,提問前還是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水箱精

2018-07-09 10:34:08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剛才聽了幾位代表的講述,又一次把我拉回到了中歐班列開行的現場。我記得去年4月我是跟隨一趟從成都開行的X8086次中歐班列,通過郭三同志工作的阿拉山口把這一趟中歐班列送出了國門,可以說那一趟的跟車感受也非常多。剛剛聽了5位介紹,我想請問大家,誰能給我講述中歐班列在你們心中到底是什么樣子?從2011年開行以來,給您、您的單位、給我們的國家帶來了怎樣的變化?謝謝。

2018-07-09 10:35:10

張偉:

我先回答您的提問。我長期從事班列運輸組織工作,并很榮幸參與了重慶地區2011年1月28日開行的中歐試驗班列,2011年3月19號才是正式中歐班列開行。中歐班列在我心里面、在我眼里面它就像一個孩子一樣,我看到它一步一個腳印的茁壯成長。有時候看電視看到中歐班列的開行信息,畫面上出現一列很漂亮的打著中歐班列的火車開行,我都感到很自豪。我兒子說,爸爸這個班列是你開的。我說這個班列不是我開的,是我們司機同志開的,我只是一個組織者。如果說中國高鐵是中國的一張名片,它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旅行生活,那么作為“一帶一路”名片的中歐班列改變的是一種物流方式,特別是國際貨物的物流方式。它把中國的很多貨物方便運往歐洲,又把歐洲很多好的商品比如汽車、紅酒,源源不斷的通過這條大通道運回中國,豐富了我們老百姓生活的方式,滿足了我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謝謝。

2018-07-09 10:40:48

郭三:

我作為一名在口岸站工作12年的鐵路工作人員,中歐班列在我眼里就是架起中國和歐洲及世界各國的橋梁,古代有絲綢之路,現代有新亞洲大陸橋,中歐班列往返馳騁于中國與歐洲國家大陸之間,把各個國家的商品運到國內。現在中歐班列的開行更像是我們新時代的惠民之車,剛才張偉先生也說到中歐班列把國外的一些商品源源不斷的運到國內,我們出口的一些商品也一樣,對于歐亞國家的老百姓來說也得到了非常多的實惠。對于我個人的變化,我休息的時候逛超市,經常能看到貨架上擺了很多來自歐亞國家,琳瑯滿目的商品,我跟我愛人說,這些商品都是經阿拉山口運進來的,這里面也有我一份功勞。謝謝。

2018-07-09 10:45:10

胡俊:

義烏開行首趟中歐班列是2014年11月18號。中歐班列在我們班組,就是我們精心打造的一個作品,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將一輛一輛的車編組Porsche零件成一列一列的車,平安駛出國門,這是我們的杰作,所以我們跟它有一種親密感。同樣中歐班列的開行,使我們的義烏小商品能夠運出國,國外的好東西也能進得來,使老百姓的餐桌豐富一點,生活上也豐富一點。

2018-07-09 10:50:28

李超杰:

剛才說到餐桌豐富的問題,對于這一點我想再說一下。因為中歐班列開行以來,在國外帶回來很多的東西,比如說法國紅酒、奶酪,德國啤酒、牛肉,白俄羅斯的牛奶,俄羅斯的食用油這些東西都是我們在超市可以輕易買得到的東西,而且物美價廉,我以前看到過一箱6瓶裝的正宗法國紅酒不到200塊,另一方面有很多地方特色的食品運出國外,比如宜昌的蜜桔、還有河南的三全水餃,而且前不久湖北還用中歐班列運了10萬只小龍蝦到俄羅斯,這些變化可汽車空氣芯以說是我們生活中很容易體會到的變化。謝謝。

2018-07-09 10:51:48

江彤:

我的感覺就是,對我們司機來說,就是一場接力賽跑,需要沿線各個國家的共同協力,才能完成這項賽跑。我的任務就是跑好中歐班列的第一棒。中歐班列對我們司機來說,主要變化就是開行數量增加了,最開始的時候,重慶一個星期一列左右,現在一個星期十列甚至更多,我們司機人員配置從開始20多人到現在50多人。中歐班列的貨物增加,對我們來說運輸量增加了,我們也感到中歐班列越來越受到沿線各國歡迎。謝謝。

2018-07-09 10:56:13

新華社記者:

我們都知道從2011年開行以來中歐班列發展非常迅速,7年來惠及了沿線很多國家和地區,我們也知道這個過程中因為中歐班列綿延數千公里,它所經過不同國家的經濟文化發展的水平,甚至鐵路的標準不一樣,國際貨運遵循的準則和公約也不一樣。不知道各位在這當中有沒有什么困難或者有什么難題的克服,和我們進行經驗分享。我特別想把這個問題提給郭主任,因為您正好是在口岸站,我們知道換裝的效率決定了集裝箱能否很快通關,所以這方面你們有沒有什么難題、挑戰和我們分享一下。

2018-07-09 11:00:36

郭三: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這個話題也是和中歐班列口岸通關有關的。中歐班列自2011年開行以來,當時一個月只有一趟班列,而且沒有一套統一完整的管理體系,我們在口岸通關方面和貨代企業以及在中哈鐵路部門的協調上也不是很順暢,所以,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最初哈方鐵路部門換裝的時候,會把中歐班列由整列打散成兩到編組換裝,影響了中歐班列全程運輸時間。烏魯木齊局集團公司一直加強與哈薩克斯坦鐵路部門的跨境協作,定期進行會晤協商,隨著中歐班列這幾年越開越多,哈方鐵路部門對中歐班列的重視程度也是越來越高,而且他們能夠通過數量感受到中歐班列給他們帶來的實惠,現在對涉及中歐班列開行的相關工作也是非常支持和配合,明確了中歐班列在口岸之間必須要優先組織換裝,開辟了中歐班列綠色通道。

中歐班列開行這7、8年來,我們阿拉山口站按照鐵路總公司、烏魯木齊局集團公司的要求對中歐班列加強了組織,通過對口岸的海關和邊檢的協商,我們將中歐班列在口岸的通關時間由之前的12小時壓縮到現在的6小時,運輸時間由原來的25天左右,壓縮到12天-14天,從運輸效率上提高了一倍。我相信將來通過我們鐵路各個部門的通力協作,通過我們中國與哈薩克斯坦,以斯柯達零件及中國鐵路與世界各國的密切協商和會晤,中歐班列將來會越開越好、越開越多。謝謝。

2018-07-09 11:05:14

Skoda零件張偉:

的確,從2011年中歐班列開行之初我們遇到了一些困難,當時,對于我們中鐵集裝公司乃至整個鐵路而言它都是首次,沒有經驗可談,中間大量的運輸細節必須和國際聯運的操作流程相配合,比如從貨物的集結、到集卡的合理安排乃至集卡在途中的運行時間,到達鐵路貨場以后,它的裝卸時間、裝火車時間都有一套國際聯運的流程,包括最終形成國際聯運的運單都要按照相關流程來走,我當時給全程代理商一起研討方案,但就這樣也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出來。我印象很清楚2013年4月13號那次開中歐班列,它是第一次使用了鐵路集裝箱,我們中鐵集裝箱公司為了滿足高附加值產品的運輸專門打造了一批鐵路集裝箱,但是箱子到工廠以后,全權代理商要求必須要加裝他們自己的Smartbox電子數據盒,便于他們全程跟蹤,比如箱門一打開這個數據盒就出現報警,這趟班列和國外收貨人已經簽訂了運輸保證協議,不能違約,那么怎么辦?經過和全代理商一起協商,最終決定切割集裝箱箱門門柱,在征求了箱管部門的意見后,得知門柱是為了加固箱門、防止變形才另外加裝的一個加固筋,做了一個切割,最終我們比照數據盒做了切割。當時時間很緊張,我們規定的物流時間,裝箱時間只有4小時,當時已經過了一大半,我們立馬集結重慶中心站附近所有在途的海關監管集卡車,把41鐵路箱全部拉到國外代理商的工廠門口進行切割,切割完以后和車站聯系,保證火車車輛的安排,最終圓滿解決了這一次中歐班列正點開行,因為這一次事情得到了全權代理商和重慶市政府的表揚。

2018-07-09 11:10:49

襲艷春:

應該說我們在對外合作中為了履行承諾還是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的。我們繼續提問,大家有沒有其他問題。

2018-07-09 11:15:18

光明日報記者: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取得汽車材料報價了一些舉世矚目的成就。作為鐵路人,你們這些年里生活、工作上都發生什么變化沒有。

2018-07-09 11:20:45

李超杰:

我結合我崗位上談談工作上的變化。剛才大家看到了,之前汽車零件進口商我們作業工具主要是這把錘子,那時候我們主要是人工作業,靠眼睛看、靠手摸、靠錘子敲,那時候勞動強度非常大也非常累。現在隨著鐵路行業的蓬勃發展,有很多高科技設備都運用到列檢工作當中,舉個例子,TFDS系統的運用,它通過高速攝像機對列車運行中各個部位的圖像進行采集然后回傳,現在可以做到在室內通過顯示器上的回傳圖賓利零件片對車輛故障進行判別,很大程度上提高車輛安全保障的同時,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勞動強度。

2018-07-09 11:21:18

襲艷春:

超杰是西南交大的高材生,是位機械師,將來還要成為高級機械師。從我們檢車員的素質變化,大家也能夠看到整個鐵路的變化,高鐵建設的變化。其他幾位先生還想聊兩句嗎。

2018-07-09 11:23:46

胡俊:

這些年變化最大的是我們調車數量上的加大。從前一個班的工作12小時,從200輛左右,增加到現在500輛左右,作業量翻了一番,這充分體現了國民經濟的發展。第二個,我們調車作業效率大幅度提高。我們鐵路加大了科技投入,設備上從落后走向了科技化,以前調車作業是用手信號調車,現在用無線電指揮調車,這樣大大提高了生產力。第三個,調車作業安全上更有保障,以前安全控制是人盯人的方法,現在轉變為“人防+物防+技防”保安全的新模式。謝謝。

2018-07-09 11:24:10

郭三:

我老家是河北邯鄲的,2006年大學畢業后來到了阿拉山口國門口岸,剛開始來到阿拉山口的時候非常不適應,沒有去過阿拉山口的人可能不太了解,阿拉山口是我國四大風口之一,一年當中8級大風就有160多天,但是集裝箱作業一般是室外作業,鐵路作業規定在室外6級以上大風不允許進行高空吊裝作業,因為考慮到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問題。阿拉山口當地有一句非常有名的順口溜“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風吹石頭跑鳥都飛不了”,都是人扶人走,或者人扶墻走,或者彎著腰走,非常困難。剛開始過來的時候我覺得這里太艱苦了。我大哥也是一名鐵路職工,他說過你現在身處在國門口岸站,代表的是我們鐵路人的形象,當時因為大哥這句話堅定了我留下的信念,在這里一干就是12年。阿拉山口現在已經成為中國與歐洲之間的大通道,我們在保證中歐班列高效運輸上,從設備上也有很大變化。以前我們室外的橋式吊車只有一臺,現在增加到4臺,換裝線從原來的33條增加到現在38條,2011年的時候,阿拉山口站建成并投用了長823米、寬24米的亞洲最大的室內集裝箱換裝庫,現在中歐班列全在這個換裝庫進行換裝作業,也保證了中歐班列真正按時正點開行。在阿拉山口每天看到我們換裝完的一列列滿載歐亞商品的班列駛向內地各大城市的時候,心里面也是非常的驕傲和自豪的。謝謝。

2018-07-09 11:25:46

張偉:

剛才郭三先生說從阿拉山口接卸和發出的很多中歐班列,改革開放40多年來鐵路上的確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國際集裝箱發運數據就能夠看出變化,很早以前重慶地區的國內鐵路集裝箱的發送量遠遠大于國際國際鐵路集裝箱發送量,現在數據顛倒過來了,國際集裝箱發送量占到主導地位,占到整個重慶地區鐵路80%以上的運量。僅中歐班列由2011年單向開行17列到2017年我們已經來回開行了629列,2018年預計要開到1000到1500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增長,這里也可以說是深化改革開放的一個成果。

2018-07-09 11:26:22

江彤:

我們感覺到鐵路最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機型的換代升級。我經歷了蒸汽機車時代、和諧機車重載時代,以及現在的高鐵、“復興號”動車組等,這是跨越式發展,也反映出中國鐵路走上了一條自強自力的發展道路,也是每一個鐵路工人的驕傲。蒸汽機車時代,靠燒煤來提供動力,那時候又臟又累,現在的和諧重載機車環境干凈整潔,蒸汽機車速度低只有40到50公里,載重量少,大BMW零件約2000噸左右。現在和諧重載機車時速可以達到120公里,載重量頁能夠達到5000噸。對我們來說,上下班的心情更加愉悅,工作環境好了,心情好了,我們對企業的歸屬感和幸福感都更強了。

2018-07-09 11:27:43

襲艷春:

請繼續提問,今天來了很多港澳臺記者,大家看看有沒有什么問題。

2018-07-09 11:28:04

鳳凰記者:

請教各位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各位都說2011年開行的時候10天一列,現在一周就發10列,什么時候實現加速度最快提升,大概是某個時間段,有什么樣的契機使得中歐班列一下子爆發式增長。第二個問題,我們看到一些評論,現在中歐班列30%、50%靠政府補貼,目前你們怎么理解中歐班列的經濟效益問題。如果按照現在的開行狀況,預計什么時候能夠真正實現市場盈利擺脫政府補貼?

2018-07-09 11:30:28

張偉:

我先回答一下,的確中歐班列從2011年開行到 TC:osder9follow7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